余英时简介


余英时(1930年1月22日−),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原籍安徽潜山,生于中国天津。194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1950年入读香港新亚书院,师从国学大师钱穆。1951年在报纸发表文章。1952年,成为第一届毕业生。1955年,被推荐入美国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升,取得历史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并曾于1991年至1992年任美国康乃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余英时曾经比喻自己对政治只有「遥远的兴趣」,会持续观察政治、评论政治,但不会参政。余英时个人从不认为自己是新儒家,也否定别人将其师钱穆视为新儒家。在学术上,余英时颇受钱穆的影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历史学尤其是中国思想史领域。余英时曾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知识分子即“士”这一阶层,认为孔子最先揭示了“士志于道”,从而规定了士是中国历史上基本价值的维护者,曾参发挥师教,提出士当弘毅,任重道远,仁为己任,死而后己,这一原始教义对后世影响深远,且愈是“天下无道”的时代愈显示出它的力量,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都承担着这一文化使命;中国知识分子有悠久的精神传统,其特征是具有超越性、社会性,能“以道抗势”,注重个人修养。他吸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观点,从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考察了宋明儒学的发展演变,颇有创见。尽管其思想与北京官方思想相抵触,但他的着作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大量出版。2006年11月16日,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袪姆士·毕灵顿博士宣佈余英时与美国非洲裔历史学家约翰·霍普·弗兰克林共同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 )。余英时著有:《近代文明的新趋势》,《民主制度的发展》,《民主革命论》,《到思维之路》,《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知识阶层史论:古代篇》,《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晩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民主与两岸动向》,《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现代儒学论》,《中国知识分子论》(康正果编),《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论士衡史》(傅杰编),《朱熹的歴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未尽的才情:从顾颉刚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知识人与中国文化的价值》,《会友集—余英时序文集》,《十字路口的中国史学》,《东汉生死观》,《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係的研究》,《人文与理性的中国》,《中国文化史通释》,《人文与民主》,《情怀中国—余英时自选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余英时文集》,共十册,第一卷:《史学、史家与时代》,第二卷:《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第三卷:《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第四卷:《中国知识人之史的考察》,第五卷:《现代学人与学术》,第六卷:《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第七卷:《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第八卷:《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下)》,第九卷:《历史人物考辨》,第十卷:《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

余英时维基:http://zh.wikipedia.org/zh/%E4%BD%99%E8%8B%B1%E6%99%82
余英时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5185.htm
余英时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293
余英时访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NXQ58Z9e2w/

艾未未简介


艾未未(1957年5月18日−),中国艺术家,中国艺术文件仓库艺术总监。同时活跃于建筑、策展、摄影、电影,以及社会文化评论。艾未未是已故诗人艾青之子,1978年入读北京电影学院,同期的学生包括中国导演陈凯歌与张艺谋。1981年至1993年艾未未主要居住在美纽约,并就读纽约帕森设计学院,后因一门课未通过而被学校停止发放奖学金,最后更离开学校而成为非法居留者并以街头画像或打零工。他所混迹的纽约自身公寓,成为许多中国艺术家在美国的中转站,此外他亦同时成为一位积极的街头抗议者,参与了许多街头抗议活动,并多次与纽约警察发生肢体冲突,也曾拍下警察对别的抗议者实施过度暴力的照片。1987年在美国举办《旧鞋、性安全》艺术展,被艺评家称为“引人注目的新达达主义”。他曾在美国居留与工作,1993年4月父亲艾青患病,他返回北京照顾父亲并放弃了美国居民身分。2000年时与冯博一在上海举办“不合作方式”艺术展[29]。他的作品《童话》、《模》于2007年参加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其中《模》被大雨摧毁,但艾未未没有修复,并认为大自然的力量令作品更出色。在2010年艾未未被邀请创作一个作品来补充丹麦哥本哈根因租借到上海参加世博会的美人鱼雕像而造成的空位,他建造了一个能现场直播小美人鱼世博会情况的闭路电视系统网站,来表达中国人都处在某种监视之下的真实生活。艾未未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担任主要场地或称“鸟巢”的国家体育场设计艺术顾问。2010年9月19日,艾未未与左小祖咒参加了2010大声展。艾未未除从事艺术创作,还关注维权活动,并对中国内地多个涉嫌政治腐败而引发的事故进行调查,包括毒奶粉事件、汶川大地震中因政府兴建学校偷工减料,而倒塌导致大量学生死亡事故、声援维权人士等。

艾未未维基:http://zh.wikipedia.org/zh-sg/%E8%89%BE%E6%9C%AA%E6%9C%AA
艾未未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35482.htm
关于艾未未:http://www.ftchinese.com/tag/%E8%89%BE%E6%9C%AA%E6%9C%AA

贺卫方简介


贺卫方(1960年−),山东省牟平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中外法学》主编。网名守门老鹤。1978年─1982年,西南政法学院学生;1982年─1985年,北京政法学院(后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1985年─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98年在《南方周末》发表《复转军人进法院》一文,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大家对中国法官制度的思考。2003年孙志刚事件中与另外几位教授上书,建议启动宪法规定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北京大学一塌糊涂BBS遭封,贺卫方致信许智宏校长,表示异议。他参与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草案里,各级法院的名称没有前冠人民二字。2005年6月23日公开声明暂停招收硕士生,被认为是对现行招生体制的质疑。2005年12月25日就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剽窃事件发表文章“周叶中教授事件及其他”,严厉声讨学术腐败。2007年2月其讲述章诒和著作的贴子(发表在新浪博客上)被无故删去,贺与三位人士发表抗议声明。2009年3月贺卫方赴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据贺本人表示,预计将会在石河子大学任教两年。2011年1月回归北京大学。著作有:《司法的理念和制度》、《法边余墨》、《具体法治》、《运送正义的方式》、《超越比利牛斯山》、《四手联弹》(与章诒和合著)等。近一两年来,贺卫方对"重庆模式"的持续质疑受到广泛关注。

贺卫方维基:http://zh.wikipedia.org/zh-cn/%E8%B4%BA%E5%8D%AB%E6%96%B9
贺卫方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8%B4%BA%E5%8D%AB%E6%96%B9
贺卫方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76
贺卫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weifang
贺卫方微博:http://www.weibo.com/weifanghe

于建嵘简介


于建嵘(1962年−),湖南衡阳人,中国大陆学者。本科就读于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曾到衡阳日报当过记者,后又回校攻读研究生,并以博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同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管理学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大陆社会问题多年,在学术界和底层民众中很有声望,开通新浪微博后,其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往往会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常常给大陆官员演讲,演讲风趣幽默,尤其还说着带有衡阳口音的普通话。著作颇丰,有《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底层立场》、《声音博动中国》、《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漂移的社会-农民工张全收和他的事业》、《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和《中国当代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察》等书。于建嵘于2011年1月25日在新浪微博建立“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账户,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2012年于建嵘更多地关注上访群体。

于建嵘维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8E%E5%BB%BA%E5%B5%98
于建嵘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1469.htm
于建嵘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author.php?id=38
于建嵘微博:http://weibo.com/yujianrong

何清涟简介


何清涟(1956年−),女,中国湖南邵阳人,作家、经济学家。文化大革命中在湖南从事铁路建设。1979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3年毕业后在湖南财经学院工作。1985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88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广州暨南大学任教,后在《深圳法制报》社任编辑,业余从事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1999年《三联生活周刊》将她列为25位时代人物之一,称她“代表了中国改革的良心”。迫于国内压力,2001年6月14日从深圳家中只身出走,先经由北京前往新加坡,后取道日本到美国。目前旅居美国。何清涟至海外后,撰写了《雾锁中国》,这是目前唯一一本专门研究政府控制媒体的专著。美国《商业周刊》于1999年6月14日“亚洲之星”专号曾将何清涟评为“亚洲之星”(50 Leaders at The Forefront of Change,THE STARS OF ASIA)。近年来专门从事中国当代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尤其是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资本形成的特点,政治资本形成的特点,政治资本、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等各种社会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国家、社会和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国家、社会和市场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冲突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主要代表作为《人口:中国的悬剑》,《现代化的陷阱》,《经济学与人类关怀》《我们仍然在仰望天空》等著作。其中《现代化的陷阱》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成为学术著作中罕见的畅销书。并于2000年获首届长江读书读者著作奖。

何清涟维基:http://zh.wikipedia.org/zh/%E4%BD%95%E6%B8%85%E6%B6%9F
何清涟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85791.htm
何清涟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1439613?checked=true
何清涟文集:http://zhengyjz.blogbaker.com/
何清涟日志:http://heqinglian.blog.163.com/blog/#m=0
何清涟个人主页:http://heqinglian.net/
何清涟VOA博客: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

张鸣简介


张鸣,男,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政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吃粉笔灰之余,喜欢写点文字,有的被视为学术著作,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数种,还有一些算是历史文化随笔,有《直截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最新著有《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国心绞痛》等。张鸣在学术界像个未经驯化的“野生动物”,敢想敢说,口无遮拦,是一个令很多人感到头痛的教授,特别是教育部门。张鸣对此视而不见:“既然有话要说,就必须说真话。所谓真话,我的理解,就是不迎合。既不迎合政府,也不迎合百姓。不迎合强势,也不迎合弱势。说你认为对的话,遭强势打压,遭弱势唾骂,无所谓。否则,怕这怕那,就说不了真话。”

张鸣维基:http://zh.wikipedia.org/zh-hk/%E5%BC%A0%E9%B8%A3
张鸣博客:http://zhangmingbk.blog.163.com/
张鸣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1250.htm
张鸣微博:http://weibo.com/zhangming1
张鸣专栏: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zhangming.html
张鸣主页:http://author.21cbh.com/zhangming

孙立平简介


孙立平,男,1955年5月出生。现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83年获学士学位。 1983–1999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生活口述资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0年转到清华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和口述社会史。孙立平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现代化。曾出版《社会现代化》、《走向现代之路》、《发展的反省与探索》等著作,并发表论文多篇。其间,提出现代化的时序模式、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等理论。特别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理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研究的兴趣转向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相继发表《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合作)、《改革前后中国国家、民间统治精英和民众互动关系的演变》等论文,并提出了“总体性社会”、“总体性资本”、“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等重要概念和理论。发表在《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五期上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和隐患》(合作)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转型社会学。其主持的大型研究计划“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关注的是作为一种文明的共产主义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运行逻辑。另外主持的“当代中国农村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和“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社区建设研究”则关注于“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的转型过程。著有《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反省与探索》、《传统与变迁》、《断裂》、《转型与断裂》、《失衡》等。

孙立平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5%AD%99%E7%AB%8B%E5%B9%B3
孙立平博客:http://sun-liping.blog.sohu.com/
孙立平文集:http://www.aisixiang.com/thinktank/sunliping.html
孙立平微博:http://sun-liping.i.sohu.com/